2019年第八届兴正德·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颁奖典礼顺利举行

201912月7日,第八届士恒·兴正德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全国9所高校的10名获得项目支持的青年学者、公益机构代表、企业界代表参加了活动。

 

杨立华教授首先感谢了士恒学术委员会、企业界、公益界朋友给予的支持。他强调,这是一个“支持”计划,是学术群体对年轻学者以“只帮助,不打扰”的方式进行关注。想通过这个计划传达的信念是:人文思想领域的青年学者要始终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是重要的,这种重要性绝不仅仅指向自己,指向的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甚至指向广泛的社会、时代、国家,学者应该承担起对世界、未来思考的责任。往届的69位士恒青年学者有相当部分已经崭露头角,在学术界发挥积极的影响,希望本届10位学者也能在专业领域里做出成绩。

 

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刘爱珺秘书长发表讲话。兴正德基金会近两年在国学弘扬、公益实践等方面稳步发展,并且与士恒基金会三次合作青年学者支持项目,在云南联合开展国学支教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希望通过公益事业凝聚人心,将社会上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力量导向一个健康的方向。

 

士恒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猛教授介绍了士恒青年学者的评选办法与三轮评选流程,并宣读了本届推荐人与入选学者名单。李猛教授指出,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不是评奖或者课题式的计划。这份特别的“支持”包含两个目的。首先,现在青年学者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比二十年前进入学术圈的学者大很多,学术委员会老师们希望这个计划能把他们进入学术时的信念传达给后来的青年学者们。其次,本计划除支持中国哲学、历史等专业的学者外,也包括西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此举是为了打破青年学者之间、推荐人和评选人之间的学科、视野的局限,相互激发,构建新的学术共同体。

 

随后,与会嘉宾为获奖的青年学者颁奖,并由本届青年学者代表国际关系学院唐纪宇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田雷教授为本场活动做了两场报告,与会学者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唐纪宇老师报告的题目为《不已、生生与对待——〈程氏易传〉中的天道观》。唐老师指出,与王弼、胡瑗的解释不同,程颐在《未济》的注释中凸显“不已”之义。“不已”的世界,构成了理解其天道观的重要基点。而程颐所谓的“不已”,必以“生生”作为其存有模式。那么“生生”又是何以可能的?《程传》中以“对待”作为“生生之本”,对待的观念不同于对立,它旨在解释万物之生成。因而作为一切对待根源的乾坤并非截然对立的观念,而是道的不同维度。乾是“道”之普遍化的倾向,赋予万物以超越性;坤是将普遍化倾向现实化的倾向,它赋予万物以同一性。因此,乾坤本质上是一种一体化的二元结构,二者统一于“道”,由此构成了“生生不已”的真正根源。

 

田雷老师做了《摸着“宪法”过河——论麦迪逊作为“宪法之父”的两种身份》的学术报告。田雷老师认为,关于美国制宪的研究,长期以来都笼罩在“费城奇迹”的阴影下,写作于费城会议之后的《联邦党人文集》也因此成为主要甚至几乎垄断性的材料/史料,在此意义上,重新发现历史中的麦迪逊,尤其是贯通起其治国理政六十年的政治生涯,就可以打开我们理解美国宪制形成的历史视野。在此意义上,麦迪逊作为宪法之父可以分出两种不同的身份,一个是通说中作为1787年宪法总设计师的麦迪逊,另一个则是在这部建国宪法生效后,以宪法之父身份的“监护者“,在这部宪法运转的第一个50年内,麦迪逊反对以“原旨”主宰宪法解释,把“我”和“宪法”区分开来,追求宪法文本在其“早期、审慎且连续的过程”中得以澄清和确定,这对于维护1787年宪法的稳定性发挥了极大的历史作用。

 

附:

201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