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兴正德·士恒青年学者颁奖典礼顺利举行

 

2024年12月14日,2024年度兴正德·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获本届项目支持的青年学者、公益机构及媒体代表等参与本次活动。

 

 

首先,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发表致辞。杨老师回顾了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发起契机。杨老师指出,支持计划一路走来,离不开各位学界前辈、朋友,以及提供资助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同时,过往的士恒学者们也荣耀了“士恒”二字,有一半以上受计划支持的学者已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中做出了卓越成绩。中国文明、文化在代代相承的过程中,应当保存其“元气”。而在士恒青年学者身上正能看到,未来中国文明、文化在下一步展开过程中的蓬勃元气。杨老师相信,本届士恒青年学者们也将通过不断努力,为“士恒”二字增光添彩。

 

 

其后,士恒教育基金会理事周云先生发表致辞。周先生指出,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项目已经持续了13年。该项目的设立,离不开发起人,而其能够延续至今,则得益于评审老师们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地工作,得益于129位青年学者的努力与成长,也得益于各方资助力量的不断汇聚。周先生期待,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能够延续下一个13年。

 

 

接下来,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赵敏舒女士发言。赵女士对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参与项目运作的同仁表达了由衷感谢。并对本届获评士恒青年学者的老师们表示祝贺。赵女士表示,学术委员会的坚持、受支持学者的正反馈,及“士恒”精神本身,共同汇聚成激励项目团队在艰难时刻保持前进步伐的信心源泉。未来,团队将继续配合各方,努力将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打造成一个经典的项目。

 

 

而后,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猛教授代表委员会介绍本届青年学者评选情况。李老师指出,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申报材料十分简洁,但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们始终高度重视支持计划的评审程序。李老师以贺照田老师为获评学者所写的详细推荐意见为例,强调评审专家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尊重,以及对评审工作的重视。李老师表示,希望借由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通过不同年龄层次间学者的相互交流,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同时也希望,各位学者能够从事有抱负心的、有意义的、同个体生命相关联的学术工作。李老师对参与推荐、评审的专家们,以及获评士恒青年学者的青年才俊表示感谢。指出,青年学者们所提交的材料,及发表的报告,能够使人回想起最初进入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热情和好奇心。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克服外在的压力和束缚,坚持对学术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成绩。

随后,与会嘉宾为本届青年学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随后进入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法学院戴昕老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与外国哲学研究所倪逸偲老师先后带来了题为《隐私还是体面?——拥挤处境下的个人信息规则》和《存在的湮灭与创生——费希特〈新方法知识学〉中的理智直观学说》的学术报告。

 

 

戴昕老师从现实情境出发,首先展现了当代社会不同场景中的拥挤处境,及其中存在的隐私焦虑问题。进而指出,当下信息收集保护规范及披露规范,均在相当程度上衰落和瓦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式的规则,及应对信息泄露的自我防御,均无法彻底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收集和获取。同时,信息披露规范总体处于逐渐瓦解态势,披露的边界难以确定。在此基础上,戴老师将当下处境中的隐私问题归结于同“体面”有关的规范问题,并分析了其积极与消极两重面向。指出,同体面有关的规范常表现为“看破不说破”,虽具有诸多益处,但有时亦难免带有虚伪性或冷漠性。最后,戴老师从“人机对齐”等角度出发,揭示出同“体面”相关的思考与规范,对于处理当今社会隐私问题的有益启示。

 

 

倪逸偲老师采取历时性与体系性相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考察了莱茵霍尔德“理智直观”概念的意涵,及其对费希特先验哲学的影响。而后,从费希特《新方法的知识学》的“哈勒版笔记”出发,梳理了费希特对于“理智直观”概念的论证步骤,以实现对该概念的准确定位。最后,倪老师系统性考察了《新方法的知识学》中“理智直观”概念的深层维度,展示出该概念所蕴含的“存在→湮灭→缺失→理智直观”这一发生学意义上的存在论动态结构。倪老师指出,“理智直观”刻画了自我同时作为“主体-客体”的动态统一体结构,此种结构得以实现的存在论前提则在于自我的“缺失”。而此“缺失”实际上是原初存在的“湮灭”的产物,因而原初存在的湮灭与创生正是费希特“理智直观”概念的内核,同时构成了自我本身的存在论基础。

 

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士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项目设立于2012年,旨在为全国高校中思想文化相关专业的青年学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科研与生活条件,以促进相关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

 

项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昆明银海地产创始人范雁佳先生发起。发起以来,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四川广元盘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等先后为项目提供支持。自2017年起,深圳市兴正德公益基金会参与项目共建。

 

2012年至今,项目共支持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法学、艺术学、考古学等思想文化相关专业青年学者129人。其中,大多数青年学者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中流柱石,为学术发展、文化传承积蓄了力量。

 

未来,项目组将持续关注并支持人文思想学科中的优秀青年学者,努力构建一个友爱的学术共同体,接纳来自各个领域、学术观点各异的学者们,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形成对话。

 
 

 

 

2024年12月15日